10月27日,人社部在2021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,16个省份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,超过去年。
此项调整惠及上海、北京、西藏、浙江、江苏、广西、内蒙古、宁夏、新疆(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)、江西、甘肃、吉林、山东、湖北、安徽、海南等地的7209万城乡老人。
其中,上海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1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200元,提高了100元,为全国最高。
其次是北京, 2021年1月1日起新增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,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850元。
18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
不只是养老金,最低工资也上涨了。人社部透露,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苏等18个地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。
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,相比2020年多数省份暂停上调最低工资,2021年可谓是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大年。
其中,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80元调整到2590元,增加110元,高居全国第一位。北京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不低于2200元调整到不低于2320元,增加了120元。
人社部表示,下一步将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,指导各地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,继续做好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、企业薪酬调查和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工作。
1.1万亿元养老金到账投资
人社部数据显示,截至9月底,全国基本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.21亿人、2.26亿人、2.79亿人。
1-9月,基金总收入4.78万亿元,总支出4.57万亿元,累计结余6.53万亿元,基金运行总体平稳。
截至9月底,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规模1.25万亿元,到账金额1.1万亿元。